Principal Leung Li Po Ching

走過一個甲子的迦密

梁李步正

敢於做夢

上世紀五十年代,時任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金新宇博士與一班二十多歲的香港大學畢業生,看到好些基督教學校並不重視福音工作,加上中學學位匱乏,不少學生考不上政府資助的中學。他們對此十分關心,希望能辦一間重視基督教教育的中學,於是開始了一個辦學異象的祈禱會。

1962年8月29日在金博士辦公室舉行的祈禱會中,他們同有一個異象:「建立一所傳純正福音,有高教育水準的英文中學。(註)自這次祈禱會後,他們努力去尋找校址,計畫購地建校,足跡曾遠至青山、石崗;希望1963年可以實現這理想。他們都是出身於有規模的名校,對理想中要辦的基督教中學,自是有一定的要求。至於建校經費、學生源、交通配套措施等,全不在考慮之列。他們的理想(夢想)是辦一所優質的英文中學。

經過年多的努力奔走,仍不得要領,他們終於面對現實,1963年年底,接受了尖沙嘴潮人生命堂楊濬哲牧師的提議,租用了生命堂在京士柏一所行將停辦,只有12間課室的小學校舍,作為迦密中學的開始。校舍隱藏在菜田石屋中,附近都是菜地和泥路,要辦一所高教育水準的英文中學,實在是匪夷所思。

感謝神,祂為學校預備了一位有理想、有魄力,自美國讀完教育行政碩士回港的張子江校長,願意接受較低的薪酬,披荊斬棘,努力教導這一班被升中試拒絕的學生。今日,當年入學的學生都是這段日子的見証人,他們看到神如何「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賽43:19)師長們是怎樣走過創校最艱難的歲月。他們也很爭氣,大家都努力,令學校在短短幾年間,得到教育司署重視;也因著張校長的努力奔走,校舍得到擴展的機會,先後有忠孝街的舊翼和新翼的落成。

因著張校長對教育的熱誠,對傳福音的理想,令很多學生不單學業有成,更有不少成為基督徒;學校的聲名不脛而走!

默默耕耘

因著九年免費教育的實施,不少學生升上中學後,難以適應用英文學習,影響了其他學科的發展,張校長不願意看到他們因為語言的困難而影響了求學的興趣,他在不同的場合都努力提倡母語教學;又為了保持英語的水平,早在80年代開始,在校內推行一個嶄新的英語學習計畫,目的是讓學生用母語學習時,仍能保持良好的英語水平。這計畫,獲得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講師和教育署英文組視學官的欣賞。

1987年我們開始推行母語教學,但因缺乏公眾和學界的認同,收生的成績立時受到影響,老師也擔心同學在升大學時遇到困難,遂要求學校於1990年全面恢復英語教學。同是從愛學生的角度出發,但理念不同,張校長不願因一己的信念而影響學校的發展,遂向校董會請辭。

1990年,依依惜別張校長 我這位生命的師傅後,我帶著戰兢的心情,接任校長。當年,最大的困難是:帶領全體師生一次過轉用英語作為教與學的語言。留下來的學生,有開心學校轉為英語學習的,也有不滿這一改變,而在言行上表現出抗拒的情緒;老師因有不同的意見,而有不同的選擇。但感謝主讓我們留下來的:目標一致,重視同學的信仰,同心為學生的學習而努力,協助他們全面改用英語學習;他們後來的公開試成績都非常不錯,高級程度會考的英國語文更是100%合格。到了今天,最欣慰的是:看到他們有好的發展,成為社會上有品格、愛家、愛校的迦密人。

近年,很多社會人士給與學校、學生都有不同的標籤,令到學界的壓力陡增。這種情況,我實在不敢苟同,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做老師和家長的,怎可能因為他升中時成績的高低而去斷言他們的將來?不願多花心力去協助他們有更好的發展。做學生的,也不能因為小學時長期徘徊榜末邊緣,而採取放棄的態度;因為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是新的,都是充滿希望的。

多謝天父,賜我們有一班信任、支持學校的校董,無論當年入學的學生成績如何,都是無條件的接受;多謝我的同事,對學生入學成績的高低,大家都不在意,只是知道:無論他們的學能如何,都是我們的學生,都是要用心去教的。大家攜手並肩,每年三、四月就開始我們一年一度的回顧與前瞻,為下一個學年作好計畫;準備在新一學年開始時,告訴同學:大家有同一目標,一齊努力,全校參與。同學們也不辜負老師的悉心教導,多年來的公開試成績都十分亮麗。

課外活動方面,我們的態度是:鼓勵同學參加他們喜歡的活動,只要有老師願意帶領,同學就可參加不同的比賽和活動;無論得獎與否,都得到支持。我們的老師都有一個信念:幫助同學們走出學校、走出香港,看看這個世界,擴闊視野,不要做井底之蛙。

十年生聚,在師生努力耕耘下,學校開始成為受歡迎的學校之一,多了人認識,香港電台教育電視介紹我們的英語教學、有線電視來校採訪,介紹迦密中學;有香港大學前副校長徐碧美教授來校,以幾位英語老師作為個案,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並結集成書:”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中譯本為《追求卓越》;有老師被邀在考試局和教育局主辦的講座分享,如何教授高級程度的中國文學;我們的商科老師有份協助撰寫商科的課程;學校不同科組的老師在教育局主持的講座中分享學校的教與學。

感謝主!退休十多年,接任的校長都曾是我的好同工,我們都有同一的信念,無論學生質素如何,薪火相傳,將福音信息傳給同學始終是我們的使命,讓他們日後無論如何,或處高山、或在低谷,都知道上帝是我們的元帥,是我們人生的引路者。

60+

二千年以後,入學學生的質素有著明顯的改善,我們開始知道是時候要將同學帶到更高處,讓他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六十年是一個甲子的新開始,就讓今年的校慶,我們的60+成為未來日子的展望,讓他們知道靠著主的恩典,他們是有著無限的可能。

註:迦密中學三十周年校刊p.15創校元老聶錦勳博士《回顧與前瞻》

Show Buttons
Hide But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