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Image

知人者智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題目︰有謂「知人者智」、「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試描寫一位教育水平低但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物。在香港這個知識型的社會,「一個人的教育水平決定他的地位」彷似是大道理。 擁有好的學歷似乎就能為人帶來高薪厚職,然而,要在這個人際關係多變的社會生存,一張大學畢業證書是否足夠?高學歷也許是我們工作的入場券,但也許只是個人簡歷上的點綴品,真正能夠讓我們一生受用的其實是與人相處之道。而我的祖母正正是提點我這個做人道理的明燈。祖母是我最敬重的人,我尊敬她,不是因她有甚麼高的地位,也不是因為她的學識有多淵博,而是因她懂得體諒包容,以德服人,讓人打從心裏尊敬她。祖母只有小學程度,但她卻深諳待人之道;她對待不同.........Read More
No Image

等待的意義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生,充滿等待,在生活之中,等待的足跡隨處可尋。你在等待,證明你的活著,也證明你的存在。有人或許會感嘆光陰本已短少,質問為何在等待之中虛耗時間,浪費青春?然而,等待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更彰顯重要的人生意義。萬事萬物存在於同一時空,沒人能擺脫時間的束縛,沒人能比別的事或人擁有更緩慢的時間流速,因我們都活在時間的洪流之中,所以所有人事物都需要時間的行進,不能一下子由因跳到果,一蹴而就。因此等待是人必須面對的。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有些等待是浪費時間的,例如等候公車、在餐廳等待食物、等待朋友,這些都浪費了光陰,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倒不如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可是,我認為這些等待卻.........Read More
No Image

生命中的泰山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而我生命中的「泰山」是她-----林姑娘。你看林姑娘那瘦削的身形,也許也很難想像,她會被形容作一座巍峨的泰山吧。然而,在我的心目中,林姑娘的心卻是如泰山一般廣大與偉大,是我生命中的「泰山」。到山區進行義教,是我由童年開始暗暗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我深知自己身處在一個物質富裕、不愁三餐的社會是莫大的幸福。在城市執教鞭多年,一直有感難重拾初為教師之熱情,為了實現當教師的真正價值,讓更多人擁有知識,授業解惑,也因為自己希望對世上貧苦兒童的一點幫助,盡一分力,我毅然走到了山西山區的一個小村落義教,以達成自己的心願-----我和林姑娘就是在那裡認識的。「陳老師。」林姑娘總是這樣客客氣氣的.........Read More
No Image

等待的意義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生充滿等待,有人認為「等待」浪費了大好光陰,因而歎息連連;但也有人能與「等待」做朋友,而對人生產生另一番體悟。試以「等待的意義」為題,作文一篇。人的一生充斥着大大小小的等待︰一早醒來,睡眼惺忪地等待巴士的來臨;到小賣部買零食,排隊又是另一輪漫長的等待;上課之際,在老師誦讀聲中期待着下課的鐘聲也是等待……如是者,不同的等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輪迴交替,不同人對等待自有其理解-----有人或會認為等待是焚燒時間的一種,討厭這種浪費光陰的做法;但亦有人對等待抱持正面的態度,甚至還能從中領悟出人生哲理。在我看來,等待是我們人生必修的課程,其意義對每個人都彌足珍貴。等待是一種無聲的愛的表達,讓我們默默地為.........Read More
No Image

續寫一篇歐遊網誌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以下是陳允行的一篇歐遊網誌的開端,試為他續寫文章,從法國人的優哉悠哉聯想到港鐵列車發生故障的情景,明白到「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旅遊車朝巴黎方向駛了不過一句鐘,忽爾在公路上停下來,導遊向我和團友解釋道︰「前面發生了貨櫃車意外,根據經驗,交通部門要花兩三小時才能把公路開通……我隔着車廂的玻璃,看見好些法國人都安恬地坐在車內閒談,有些則走出車外與「同路人」交個朋友,有些更躺在路旁享受日光浴。這令我不禁聯想起前陣子在港上班的一個早上,地鐵發生故障的情景…和煦的陽光本來能驅走凜烈刺骨的寒風,但現在不單不能令人們變得溫暖,心情輕快起來,反而成了令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催化劑。我瞪着不住轉動的架空電纜,等待列.........Read More
No Image

獨處和群居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是群居的生物,每天都有大部分時間與他人度過,例如與同學一起上課溫習,與朋友一同吃飯逛街,與同事一同拼搏奮鬥,經過一天勞碌,最後晚上得以與家人一同享受家庭樂的時光。然而,習慣群居生活的同時,我們或多或少也需要獨處的空間,例如在放假時推卻所有邀約,獨留在家看一本小說,又或是簡單如洗澡和乘車的一時三刻。縱然是喜愛群居的人類,獨處仍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心經過一整天無間斷的開會,即使早已疲倦不堪,在收到念慈等人下班後到酒吧消遣的提議時,她無法開口說不。最初可能帶着些許的不情願,僅僅為了不想掃大家的興致才答應邀約,但到最後,大家一同酒後酣言,暢談辦公室的八卦事,倒也使她輕鬆不少。到最後時間已.........Read More
No Image

成功與失敗之間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生在世,眾人為了受萬人景仰,或為了家財萬貫,或為了一展抱負,總是奮不顧身為心中的目標奮鬥。成功,固然令人歡喜若狂;失敗,卻令人黯然神傷。但我卻兀自疑惑着為何人們總執着於得失呢?於我角度而言,成功與失敗僅得一線之隔,無須過分執着。有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表面上氣派十足,名成利就,似乎確是「成功」二字的象徵人物。但表面上的成功並不等於實際上的成功,換個角度看,甚至是失敗的代名詞。意大利前總理貝魯斯干尼之前位高權重,統領國家的大小事務,身為最高決策者,貝斯干尼可謂成功人士的佼佼者。但是,這僅僅是其工作層面上的成功,其他方面卻又是另一番光景。貝魯斯干尼的私生活極其混亂,不單有婚外情,更被揭發曾與未成.........Read More
No Image

目標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題目︰「對於一條盲目向前的船來說,來自不同方向的風都是逆風。」試就個人對這話的體會,以「目標」為題,寫作一篇文章。「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但學習時須堅持自我,力求進步,往自身訂立的目標向前邁進,人生亦然。在人生這波濤洶湧、波詭雲譎的大海中,海上的狂風暴雨總將我們駛往目標的小船吹得七歪八扭。抵抗烈風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認清目標,堅持在特定的船道上駛進,這樣才不會被逆風吹得偏離航道;對目標模糊、盲目前進的船而言,就連海上的和煦微風都足以掀翻船兒。海上,逆風從東南西北吹來;人生,阻力亦從四面八方湧至。其中一道阻力就是名為「時間」的洪流,而認清目標就是抵擋的最佳武器。國內著名作家姚雪垠為了寫成歷.........Read More
No Image

真正的勇敢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你的師弟有容為人衝動魯莽,行事往往愛呈一時之勇,試寫一則書信給他,談談何謂「真正的勇敢」。有容昨天看見了你臉上的新傷疤,問你的同學才知道你又帶頭去和別人打架了。你的性格衝動,亦如老師所說的愛呈一時之勇,做事魯莽,不經思慮,就如之前你的美術勞作被別人嘲笑,你就一拳向人揮去,你認為你帶頭打架,教訓嘲笑你的人,是敢作敢為,是勇敢的表現,但這只是匹夫之勇,這種好勇鬥狠,並非真正的勇敢。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豪莎士比亞就曾言︰「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榮辱,不以身外的榮辱介懷,用息事寧人的態度避免無謂的橫禍。」由此可見,真正的勇敢是一種有智慧的忍耐。就如孟子曾在〈孟子.公孫丑篇.上〉中舉.........Read More
No Image

第二次受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試以以下句子作文章的開端,以「第二次受傷」為題,寫抒情文一篇「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 / 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我曾看過一則笑話,內容是說如果飯菜太鹹的話,可以等五分鐘後才吃,因為「時間會沖淡一切」。把它看作普通笑話一則著實不失為有趣的解悶良藥,可是有誰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威力?它能沖淡悲傷、青春,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你卻無法逃離這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中學時期,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知己、朋友,當中我非常重視一位男性朋友¾¾允行。我們意外地十分投契,興趣也大致相同,大家都喜歡運動;多少次對方犯錯我們也彼此維護,有幾次他甚至替我背黑鍋,雖然被很多人都誤會我跟他是情侶.........Read More
No Image

第二次受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試以以下句子作文章的開端,以「第二次受傷」為題,寫抒情文一篇「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 / 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了。眼前私家車的車痕深深地在雪地劃過,不消幾分鐘私家車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縷煙,在冰冷的空氣中浮沉,漸漸在車痕間離去。為何這兩道的車痕會那麼熟悉呢?我想,這不是第一次留下的痕跡了。記得那瘦削的腰板還未長高時,最愛穿着那件過大的白襯衫,踏着單車四處走。每天的早晨,我總是拍着手上的麵粉,搞着蛋漿,準備一個個熱騰騰的饅頭。「兒子,回來了,吃早餐了!」我對着窗外大喊,空蕩的聲音沒有任何回響。忽然,「鈴鈴」兩.........Read More
No Image

原稿紙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青綠色的田地裏種滿了筆者的文字,文字在框線間攀援着,心思繞了一圈又一圈,繞到格底。兩行間的留白無法終止筆者的感情,說不清,數不盡,又再次倚籐而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犂耙-----筆在田裏耙着一行一行的文字,作者的手汗落在紙上,字字皆是筆者用汗水和淚水耕種的莊稼。突然,流暢的文字逐漸細步逐行,停了,停在那十畝無人耕的荒田前。思緒就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靈感如春風一般,再次吹活了思緒,燃燒到取後一行的格子。這就是,原稿紙。在電腦普及以前,人們會用原稿紙寫作文章。文字在原稿紙上不但只是表達作者的思想,訴說經歷,更是向讀者展現筆者的生命。每一個字的字型、大小和力度.........Read More
No Image

第二次受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試以以下句子作文章的開端,以「第二次受傷」為題,寫抒情文一篇「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 / 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時間這小偷悄悄的偷走最美的時光,剩下我一人仍站在這街角,等候你回首來望……」耳機傳出台灣歌手悅耳的歌聲,使我的嘴巴不自覺地一同哼唱這闕歌。瑟瑟的秋風急急掠過我的臉,我邊拉長毛衣的袖子以抵擋秋風的追擊,邊埋怨這該死的行人過路燈怎麼仍舊停留在紅色的畫面。正當我不知是第數千次抬頭睨視行人過路燈時,一個熟悉的身影亦剛好在馬路對岸抬起了頭,與我四目相投。我下意識地立即垂下頭來,內心早已亂成一團麻。零散的片段從記憶碎片之中慢慢拼湊出來,再從我的海馬體中一一重整、甦醒。「.........Read More
No Image

第二次受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試以以下句子作文章的開端,以「第二次受傷」為題,寫抒情文一篇「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 / 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了。在飯桌上,親友們都興高采烈地高談闊論着,聊了好一會兒「房產投資」和「佔領行動」的話題,便將目光轉移到孩子身上,互相吹捧對方的孩子有多聰慧,自己的孩子如何不爭氣,可又暗地裏炫耀自己的孩子如何優秀,這成人飯桌上的技倆,我早已習以為常,不以為然,直到外祖母的一句話……「一心小時候跟幼羚天天形影不離,在街上,人人都誇她們是對好姊妹呢!」我不禁揪心,曾經的好姊妹啊「我要這條粉紅色的裙子,買給我好不好?」小女孩.........Read More
No Image

第二次受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試以以下句子作文章的開端,以「第二次受傷」為題,寫抒情文一篇「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他 / 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時間是離間人關係的高手,從她冷漠的眼神,我知道我再次受傷害了。風從窗戶僭了進來,桌子上原本冒着縷縷白煙的茶杯,已不知在何時漸涼,失去溫度的杯子透着涼意,穿過指尖直襲心房。再熱的茶終究會涼,再強的風終究會止,正如再熾熱的心終究會滅一般,再親密的關係終究會有疏離的一天…至今,我依舊記得那個撐着雨傘站在柏油路一側的小女孩正向着我揮手告別,臉上滿滿是不捨的淚光,這是我和記憶中的她最後一次見面。此去經年,大家各自在人海中浮浮沉沉,各有不同的際遇。或許各自有不同的同路人.........Read More
No Image

知人者智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有謂「知人者智」、「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試描寫一位教育水平低但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物。現代人生活步伐越來越急,有人感歎說這世代的人已經失去了真正的人際關係。就我個人來說,這話確切無疑︰很多時候,我只需跟同事公事公辦地交談幾句,再以網絡溝通,就已足夠辦事。我甚至不必和人面對面便能進行愉快的合作。但是,我的鄰舍關係卻比一般現代人融洽多了,此中的相處之道可不是從這種社會風氣而來,而是源於我家的鄰居毛婆婆。毛婆婆大約是四、五十年代出生,一個滿頭白髮、身材瘦小卻挺直,身穿柔和色調的衣物的獨居老人。從我有記憶以來,毛婆婆就是我的鄰居,也是我們社區的一個凝聚力源頭,每個人都喜歡她,都對她的招呼回以笑容.........Read More
No Image

我和我的書桌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那一整個下午,我都在家具店中尋尋覓覓,要找到我夢寐以求的那一張完美的書桌︰木質的桌身一定要堅固樸實,顏色是素雅的淺棕色;除了寬闊的桌面,還須附有幾層抽屜在桌身上,讓人整齊地放置文具和文件;桌子上也應架出一個小書架,放置書本,檔案夾及時鐘。我找了三個半小時,終於發現了我完美的書桌。兩天後,家具店的工人把它搬來家中。「太太,你的書桌到了。它柔和的色調與壁紙十分相襯,那藍色罩的桌燈放在上面簡直天衣無縫。我撫摸着光潔無瑕的書桌,我自小就渴望已久的書桌-----然後把它搬進了兒子的房間。「一心,來做功課了!」幼小的兒子都不知為何掙扎起來,無論怎樣也不肯乖乖來到書桌前。「頑皮!無賴!」我禁不住喝道︰「快.........Read More
No Image

不自由中的自由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生就像穿越一片沙漠。沙漠中,沙丘白雲,四望如一。人在沙漠中,看似自由,可以隨意走動,隨心而行。但為了生存,人又不能逃避要穿過這片沙漠的需要。這就好比人生而有氣息,沒有選擇是否面對人生的權利,但人卻可以自由地選擇應接世事的方法。不自由中的自由,要比不自由中的不自由來得幸福。經歷人世,是所有人類的必經之路。至於能否在這個看似不自由的人生中找出自由,就決定你在不自由中,是自由,還是不自由。有人會因為覺得做人並不自由,世上有太多顧慮,令自己在選擇上有很多的束縛,而意志消沉。世俗的觀念左右了這些人的方向、理想。成績理想的人,一般都會被其他人加以做醫生、做律師的期望。然而,不自由中的自由,正是在世上做出.........Read More
No Image

人生是一軸畫卷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人生,到底比喻成什麼方才貼切?比喻成一曲超短無常,但精采絕倫的《笑傲江湖》?比喻成一盤無常的棋局?還是更如夢一場?各人能有各人的演譯。但在我而言,人生,還是像一幅畫,還是像一軸畫卷。西洋畫?中國畫?沒有說那一種比較好,只是有着不同的特色。西洋畫的色彩較繽紛,圓滿;中國畫利用毛筆,勾勒出種種形態,雖不及西洋畫之多彩,卻具有無盡的意境和一種溫和的恬靜。然而,色彩不等於精采,黑白不等於單調。人的一生,看過不同的畫;不同的畫,參悟了不同的人生片段。一幅色彩繽紛的西洋畫,是不少人嚮往的。不少人窮一生的精力,無非也是為了成就功名偉業,為自己的人生添上各種色彩,讓自己名字刻在史書。你可以如希特勒,他的人生充.........Read More
No Image

幸福的配方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有一個人走進《幸福介紹所》,詢問所長幸福的配方。所長指向那個百子櫃,說︰「先生,請按需要字形處方。試以「幸福的配方」為題,寫作文章,字數不少於700字。走進《幸福介紹所》,詢問所長幸福的配方。所長指向了那個殘舊的百子櫃。我頓然發現,百子櫃裏的,並非什麼奇珍異寶。幸福的種子其實無處不在,只要悉心栽培,任何人都能使其萌芽。原來幸福取決於人的心態。天高地遠,人生數之不盡的交往經常把人的感情沖淡,甚至把幸福都忘記了。驀然回首,其實我們身旁從來都不缺少幸福,身邊的良朋摯友、家人其實一直相伴左右。還記得家中媽媽那碗溫暖的湯,兄弟姐妹們窩心的問候嗎?它們便是幸福的最佳配方,世上總有人自怨自艾,認為自己不夠.........Read More
No Image

甜到最後的人可是我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張三和李四各吃一盤葡萄。張三一邊吃,一邊說︰「瞧我,每次都挑最好的一顆葡萄來吃;你每次卻吃最差的一顆。看來,你不大懂得享受生活啊!」李四瞅瞅自己的盤子,再看看張三的盤子,然後笑着跟張三說︰「是嗎?我看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其實是你,因為甜到最後的人可是我啊!」試就這故事對你的啟發,談談你較認同何者的說法。常聽人說「先苦後甜」,嘗盡了一切的苦,再慢慢細嚼那種格外珍貴的甜。可是,鮮有人主張「先甜後苦」,不顧後果地享受當刻的甜美,最後要忍受那殘餘下來的苦果。吃得太多糖果就要忍受蛀牙的疼、通宵玩樂就要承受考試不合格的苦果、懶惰就要承受失敗、貪婪就要承受失去。這是很自然的法則,這是「先甜後苦」的法則。若你忍.........Read More
No Image

先苦後甜呢,還是先甜後苦?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張三和李四各吃一盤葡萄。張三一邊吃,一邊說︰「瞧我,每次都挑最好的一顆葡萄來吃;你每次卻吃最差的一顆。看來,你不大懂得享受生活啊!」李四瞅瞅自己的盤子,再看看張三的盤子,然後笑着跟張三說︰「是嗎?我看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其實是你,因為甜到最後的人可是我啊!」試就這故事對你的啟發,談談你較認同何者的說法。假如你面前放着一盤葡萄,你會先吃差的還是好的呢?在張三和李四吃葡萄的故事中,張三每次都挑最好的一顆葡萄來吃,而李四卻相反,每次都吃最差的一顆。張三和李四吃葡萄的方法體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張三的是先甜後苦,所以他每次都選最好的一顆葡萄來吃,而李四的則是先苦後甜,所以每次都吃最差的一顆。那麼誰.........Read More
No Image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我曾參與一次活動,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根據以上描述,試以你的經歷和體會,寫作一篇文章。「等着瞧,你們等着瞧吧!下一次我一定會把你們害得更慘!」蹲下身子擦地板的允行咬牙切齒地嘮叨着。我站在不遠處,看着允行的雙手猛力地擦,似乎要把地板擦破一樣。這時,我的心好像被一條繩子繃緊着。我禁不住想︰難道我這次真的做得很過分嗎?難道我這樣報仇有錯嗎…我的思緒進入了回憶之中。記得「領袖訓練營」剛開始的時候,我和允行還是好朋友。可是,自從大會將我們倆分成了兩隊以後允行就常常與我針鋒相對。大概是因為我倆是隊長的緣故,我們之間不免會存在競爭。起初,我覺得一些小小的磨擦應.........Read More
No Image

偏見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偏見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沒有人能百分百準確客觀的批判每件事,而偏見的存在令人與人之間容易產生誤會。因此,應盡量消除偏見。然而,要消除偏見,就要知道偏見的成因。首先,未能仔細觀察事物會形成偏見。故事中的母親一看到污漬便認為一定是在鄰居的衣服上,她沒有仔細觀察到底污漬是不是真的在衣服上,因此,若果要消除偏見,就要對人或事有仔細的觀察,不要急於下定論。奧運中的射箭選手不會一搭弓便拉弦放箭,他們會在放箭之前花上十多秒去瞄準箭靶,因為經過仔細小心瞄準,箭手才能更精準的把箭頭的方向調校,令箭能正中靶心。同樣,下判斷有如射箭。下判斷前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判定自己的初步結論是否與該事或人相符,並調整自己的判斷,最.........Read More
No Image

以己之心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經過這件事後,使我有所體會,我明白到做人不應該『以己之心,度人之腹』這個道理。我站在父親的房間外,深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走了進去。看見父親坐在床上看書,我冷淡的說︰「父親……對不起。」雖然我裝冷淡,鼻子還是不禁一酸,眼淚亦湧了出來…今天,我在學校與我最要好的朋友吵架,因為他把我的手提電話不小心摔壞了,電話中的資料全都沒了。我一氣之下,把他罵得狗血淋頭,使他在同學面前狼狽不已。我與他結識了五年,這是我們頭一次吵架。結果,整天我也悶悶不樂,無精打采。放學後,我到教會去上一個有關自我價值的課程。當傳道人講授課程時,我還是無精打采的,一個字也聽不入耳,腦海裏全是今早發生的事情。我伏在桌上,心不在.........Read More
No Image

偏見

October 28, 2015 Min Chung Chan 0
偏見,是不經仔細思量便作出的歪曲價值判斷,在日常生活中實是無處不在,多不勝數。一如故事中的母親,不經過反覆觀察、思考便武斷地作出結論乃為世間不少人的陋習。故事中的母親同樣無知,作出結論前她並不知道骯髒的是自家窗戶,也不去求證。加上她已一口咬定是鄰居衣服的污漬而不回頭先細看自己觀點有否錯漏,才會造成謬誤。觀察輕率、無知而不求證、亦不自省,這位母親可謂展現了偏見的成因。何以消除偏見?可從多觀察、多求證、多自省三方面著手。多觀察指的是擴闊眼界。擴闊眼界使人放下固有觀念,接納新事物從而獲得更廣的知識層面。明清時期的中國便為經典的反面例子。當時朝廷的官員並無擴展眼界至西方國家,甚至視西方國家為蠻夷(野蠻.........Read More
No Image

城市中的小人物

October 27, 2015 Min Chung Chan 0
香港雖然是一個繁榮的小城市,人們的腳步大多急速匆忙,但只要靜心觀察和體會,也能察覺一些觸動人心的風貌。試選取城市中的小人物為對象,記述你的所見所聞,並抒發你的感受。我經常在想,世界上究竟有沒有一樣東西,能夠打破時間的距離,穿過空間的界限,有能打進人的心坎裏,觸動人心。我一直都尋不到這樣的「稀世奇珍」,直至真正認識他…香港以生活節奏急速而馳名中外。人們每天都在路上競賽,恐怕走慢一步也會吃大虧。也許香港人比較高傲自大,走起路來都目中無人、目不斜視,只顧看著前方,又或牢牢地盯著手提電話。身旁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都追不上他們的步伐,被他們遺棄了。然而,世上那份「稀世奇珍」,就在那些被拋棄的事物中,.........Read More
No Image

我曾經參與一次活動,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

October 27, 2015 Min Chung Chan 0
「己所不欲,施於人」這句話耳熟能詳,但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實踐這道理?上星期天,中五級的同學一同參與由社區中心所舉辦的「清道夫」活動,清理沙灘上的塑膠粒和垃圾。當然,我們都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參與的。那天早上九時,我們在學校乘坐旅遊巴士出發。剛到達沙灘,那兒像被龍倦風吹襲似的,非常混亂。而那些被人遺棄的物品則散落於整個沙灘上,包括破爛不堪的塑膠袋,被壓扁的紙包飲料盒,皺皺的報紙,以及剩餘半盒的燒味飯等,為沙灘添上不必要的「色彩」。接著,我們穿上手套,拿起黑色垃圾袋開始動工。在這個遍佈垃圾,酸酸臭臭的「堆填區」中,我左手掩着鼻子,右手則撿起令人討厭的垃圾。在過程中,有人露出厭惡的表.........Read More
No Image

安守本分

October 27, 2015 Min Chung Chan 0
曾經聽說過一個故事:人體的五官各有功能。但有一天,他們竟然在爭功,辯論誰的功勞最大,結果如何呢?其實不用想也知道-----當然沒有答案。五官各有各的作用,而且每種作用並不一樣,那又如何相提並論呢?在我看來,這場辯論根本沒有意思,因為只有五官相互合作,各守本分,才可以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其實世上的一切都是有定律及規限的,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都是上天恩賜,不可強求,換言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若社會上人人安守本分,不任意妄為、隨心所欲,那麼這個社會定必會更有秩序;反之,若人人皆為所欲為,搶去他人工作,不願乖乖地安守本分,那麼這個社會肯定會出亂子。試想像,醫院裏人人都有各自的職責,以致醫院營運順利;但當大.........Read More
No Image

對不起

October 27, 2015 Min Chung Chan 0
「對不起」,這個詞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表達形式是它以英文一單字道出,外加「囉」字尾音;吾輩也有另一比此更簡潔、更省時省力、省水省電之說法,其音如粵字「梳」;若不喜洋文,口語中大可有「對唔住」此一選擇,這些皆是比較常見的「對不起」形態,多出現於日常生活及口語中。正式的「對不起」形態又是否存在呢?有是有的-----「致以最誠懇之道歉」,在正式場合中多會聽見,惜那大概已是面目全非了,也不再有「對不起」的成分。突然憶起小時候的我原是不言所謂「對不起」的人,是個我行我素、不管別人死活的傢伙。直至幼稚園中班時,方遭只大我些許的學姊指責︰「怎麼就不肯說『對不起』呢你?」自此,我便陷進開始說「對不起」的生活.........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