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社會中,你是否同意「人生得意須盡歡」

4
0



在現今社會中,你是否同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試談談你的看法。

自古以來,人要在未來和當下中作出選擇。該選擇當下享受人生?抑或是未來幸福安穩?而我認為,在廿一世紀中,選擇「人生得意須盡歡」方為上策。

首先,人生變幻無常,只有當下才可把握,所以應及時行樂。人生是一個永遠在搖晃的骰盅,我們根本難以掌握,難以看破,難以理解。而光陰是我們最寶貴又最獨一無二的籌碼,不如當下花掉籌碼,換取更多實在的、可把握的事物⎯⎯樂趣。以近日澳門、墨西哥、德州為例,人民天天苦苦經營事業,累積財富,營營役役,披星戴月,但一場雨災、一場地震、一場風災便能把其奪去,最後結果一場空。既然如此,倒不如放鬆一下,不要只把心思放到未來,讓自己及時行樂,這樣不論如何,內心亦曾有美好回憶,不致一無所獲。

其次,人生本苦,如不及時行樂,該當何時享福?人內心皆希望享受幸福快樂,逍遙自在;然而,人自呱呱墜地一刻起,便要接受一連串的考驗,猶如終日需推巨石上高山的西西弗斯,令人苦不堪言,如無樂趣調劑一下,又怎會抵得住折磨?而現代人面對的折磨尤多:童年要上各種「興趣班」、青年要應付公開試、成年要為口奔馳,老年卻縱有幸非為孤苦無依,亦往往空虛寂寞。由是觀之,現代人根本沒有一段「享樂期」去享受人生,因此,為免畢生為苦海所噬,今人唯有把握每分每寸可享樂的機會,不然日積月累精神繃緊,也徒令終生索然無味。

再者,人不該甘為未來的囚徒,而理當活在當下,才可獲得真正的滿足。所謂未來,實非未來,乃是不來;未來一來,即非未來。而人之所以不及時行樂,往往是由於對未來充滿憂慮或希冀,希望好好過好未來,但正因如此,忽略了好好活在當下,享受人生的重要。長此下去,只為未來謀劃的心態一成慣性,則無異於作繭自縛也。例如香港不少市民,為了所謂「未來」打算,拚命儲蓄、工作、只為完置業夢,日後可「安居樂業」;如是者,不少港人只懂追逐虛幻的未來,忽略放鬆自己,享受人生,過著艱苦卓絕,卻其實空虛混沌的人生,最後可謂是為了「未來」,賠上人生中無數未知的歡欣。

有人則認為,及時行樂會使人自甘墮落。他們認為,所謂「及時行樂」,不過是放蕩的同義詞,因為人如果只顧握緊每個享樂機會,終日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甚至不顧他人感受,會造成自己乃至整個社會的自甘墮落,例如當代不少人為了一時享樂,往往過度消費、暴飲暴食,甚至濫藥,不但有損身心和浪費金錢,更造成環境、治安問題。因此,他們便深信,及時行樂乃禍根也。

不過,他們忽略了及時行樂中「及時」和「樂」的關係。所謂「及時」,並不是單純指一有機會便不辨是非黑白,只知享樂;它只單純指好好把握現有時間享受,它本是中性詞,不褒不貶。因此,重點便落在「樂」字頭上了。可是,所謂及時行樂,也有無傷大雅之樂,如周遊列國,品嚐美酒佳餚,和傷天害理之樂,如為私慾犯風化、殺人等罪,而二者之差別在於行樂時,有否對自己的良知盡責,對他人的生命盡責,對社會的安好盡責,如三者俱盡,則及時行樂,又何過之有?

不過,世人之所以有如斯謬誤,不過是和享受快樂與公眾利益粗淺地一分為二而已。先前提及樂有正邪之分,而正道之樂,亦有為己和為己為人之分。為己雖無傷大雅,卻無益於社會;為己為人者,則造福他人。其實,文人墨客之所以搖擺筆桿,科學奇才之所以埋首研究,無非享受舞筆弄墨之樂,探索真理之趣而已。不過,如果他們沒有好好把握光陰,及時享一展天賦之樂,錯過不少創作、發明的機遇,人類不就少了無數瑰寶,社會不就停滯不前嗎?因此,合宜的及時行樂,對社會是百利而無一害。

「人生得意須盡歡」,其實人生不論任何情況,只要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便理當及時行樂,因為這才是理解生命真諦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