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變消失的童真

1
0



小時候總想著要快快長大,希望看清楚這個世界,卻不知道從何時起,又總想著回到兒時。那無憂無慮的時光固然教人懷念,但真正教我想念的,是曾經那顆真摯善良的心。

從前的善良很簡單直接,不過就是為別人多想一步罷了。諷刺的是現在我這邊廂透過教科書學著如何為善、行善,那邊廂卻看著自己的良善一點一滴的消失。還記得四川大地震那年,母親給了十塊錢予我作零用錢。甚少收到零用錢的我緊緊地握著那個十元硬幣,小小的腦袋裏飄過糖果、扭蛋玩具還有彈彈球等心頭好,但當我經過一個籌款攤檔,得知四川災民的慘況後,還是默默地把硬幣投進了籌款箱。那小小的善念不足以改變什麼,卻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一絲溫暖。曾以為長大就是變得更有力量,幫到更多人,豈料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猜忌,開始介意別人的目光和想法,令自己的善良慢慢被磨蝕。不知從何時起,一旦看到有人賣旗,便會加快腳步避開,就是不願意打亂自己的步伐,停下腳步花數十秒在錢包拿出幾個零錢。看到駝背的老婆婆辛苦地推著疊得比自己還高的紙皮走上斜路,我竟怕幫忙之時會蹭花鞋子,又怕被熟人看到,會以為我拾紙皮維生,最後就此眼巴巴地看著老婆婆步履蹣跚的走著,慢慢消失於眼前。種種的顧慮到底是長大後的小伙子必然想到的問題還是用以粉飾自己冷漠的藉口?我不曉得。但當我意識到自己在颱風天只擔心會否停課,得到額外假期,卻不再想到戶外工作者和住棚屋的海上人的安危時,我驚覺自己的自私已經令我的善良如流水般逐漸逝去。

無可否認,自己的自私和冷漠的確可恨,然而,這個社會適合善良的人生存嗎?世態炎涼,一顆善心在現今社會或許比不上一部新款智能電話來得更有價值及更受尊敬。當善良在他人眼中是如此一文不值時,一顆善心又可以託付給誰?某次和朋友聚餐,甫步出餐廳便發現老闆多找了數十塊錢,正打算退回那筆錢給餐廳便被朋友阻止了,他坦言自己的看法:「那數十塊錢自己袋著,當多賺一頓飯不是更好嗎?」我沒有答話,堅決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豈料迎來的卻是店主的冷笑:「都走出了店外了還拿錢回來,這麼笨該如何在社會生存?」這番話確是教我受了不少打擊,然而現實卻正是如此。有心人籌組義工隊到街市蒐集店鋪賣不去的蔬果再分發給基層老人家卻反被老人家嫌棄他們的蔬果不夠新鮮;有店鋪借出雨傘讓路人應急卻從未有人歸還……或許是我不夠頑強,不能夠在眾人的輕視下仍持守善良。心底裏的善良由雄雄烈火變弱成一吹即滅的小火苗,那小火苗讓我變不了壞人,卻也不足以成為好人。

原以為善良就如春風一樣,把溫暖吹到人的心頭,甚或能以善勝惡,誰料這些都只是孩子過份理想的想像。當我步出溫室,睜開眼面對這殘酷的社會時,方發現善良能是一把對準心臟的利刀。曾目睹一名婦人絆倒在地,我趕緊上前扶起她,而她亦感激地連聲道謝。正當我暗自欣賞她的有禮時,一名伯伯對我大喊:「小心你的錢包!」我慌忙向那名婦人一望,便發現她早已把手伸進我的背包裏,而她發現事情敗露後便立刻逃跑,剛才「扭傷」的腿比誰都還要敏捷。光天化日下偷竊固然教人吃驚,但最可怕的是卻是善良和同情心竟會被利用來作惡。我不禁回想:若我沒有出於好心助那跌倒的婦人,若我即使看到有需要的人亦裝作視而不見,那麼我便不會遇上各種壞事嗎?社會奸詐險惡,翻閱報章,時有看到有騙徒假裝跌倒然後趁有心人中計扶起他之際,訛稱那位有心人弄傷他並索償醫藥費;亦有人假扮慈善團體賣旗,利用市民的同情心騙財。久而久之,即使看到有人需要幫忙亦不敢毅然上前,更是很難對其他人建立信任。當善良變成被利用來作惡的工具,我不得不把那份善心放在一旁以保障自己,以免它會成為傷害自己的武器。即使有大志希望能用自身的善念感染他人,然而在昏暗的社會中終究還是要警剔地活著,保護自己方為上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帶著無奈和沉重的無力感,任由那份可貴的善良消失。

社會禮崩樂壞,善良或許再不受重視,但善良的可貴在此時此刻便更顯重要。每天勞勞碌碌地生活,或許都免不了會對周遭的人和事越來越冷淡,而社會上一些陰險、黑暗的事亦教我們心灰意冷,不知當如何為善、行善,讓我們的善良不知不覺間隨年月流去。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世態炎涼的社會,我們必須抓緊那尚未完全消失殆盡的善良,持守個人的道德情操。社會上的不公義教我們失望,但若我們都絕望地離棄善良,誰又敢保證自己往後不會變成貽害世道人心的人?也許,我們沒有能力兼善天下,然而,誰都可以從此刻起守護那殘存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