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經歷時間的洗禮,仍然屹立不倒,受人欣賞和尊崇,例子可以包括物品,甚至習俗習慣。創新,就是要破舊立新,呈現新的面貌,因時制宜。兩樣彷彿相對立的事情,有人認為傳統是創新的包袱,亦有人認為傳統為創新定下基礎,到底傳統對創新帶來的是利還是弊呢?
首先,傳統思想往往令人固步自封,不求進步。正因為傳統長期被人認同,因此其他人亦安於逸樂,不思進取。當創新意志誕生,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時,更可能引起他們群起反對,窒礙創新發展。例如私家車召喚電子程式優步,雖然它未在香港合法化,但它嶄新的創作的確造福不少人群,讓交通更方便快捷。然而傳統的士司機卻十分不滿,這不是因為他們關心市民的安危,亦不是他們依從法律,更不是因為優步的服務質素不理想,而是因為優步的興起使他們的顧客減少,生意下降。創新的產品從剛推出就受到傳統派的猛烈抨擊,其他想創新的人士少不免感到沮喪和擔憂,降低了創新的決心。傳統令創新之路難以前進。
此外,傳統的固有思維讓人的思考不能跳出框框,令產品或習俗最後被時代淘汱。傳統留下來的規條,約定俗成有時可能成為創新的絆腳石。就如諾基亞公司,因為發明耐用的電話1991年時禪聯14年銷售冠軍,而最後卻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這是因為它堅持電話一定要鍵盤,使它的銷售量被蘋果和三星公司追過,最終令公司面對倒閉的危機。背負傳統理念在這情況下就是拖著創新的後腳,甚至令一直秉持的信念⎯⎯保存鍵盤電話也可能因公司倒閉而消失,以往的努力均付諸東流。
即使傳統與創新往往有很多矛盾、衝突,甚至阻礙創新發展,但誰說傳統不能讓創新走得更遠?發展得更佳?
傳統,創新是相對的概念,傳統在於它的年代也是創新的意念。在研發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或成功的例子經驗,對現在創新有參考價值,讓人在改進產品時可避免重蹈覆轍,有利創新。例如傳統的蛋撻,內裏香滑,外面鬆脆,而新興的有芝士撻,牛乳撻,他們能如此成功,不但因為它們照顧到現代人的胃口,更是因為前人的根基建立得好,例如餅皮做得好。否則我相信只有芝士漿並不能吸引多人喜愛。由此可見,傳統是創新的踏腳石,更是創新的靈感來源。
傳統對創新有莫大幫助,創新更可由傳統啟發。沒有傳統事物能十全十美,傳統有不足之處,正是推動人有創新思維,致力改變缺陷的原動力。新年派紅包是源遠流長的習俗,寓意把祝福送給別人。雖然這行為十分值得保存,但因為不環保的關係被人垢病,這就衍生創新的想法「電子紅包」,讓人在以電子貨幣互贈紅包,既能為環境出一分力,還能保留農曆新年的精神。這時,傳統的不完足,就使有創新行業的誕生。
不論傳統或創新,不同形式都只為保留我們的核心價值。不論是雙黃白蓮蓉或是冰皮月餅,都是想把中國人重視家人,團圓的價值留下來,並繼續承傳下去。創新和傳統看似有衝突,但其實可以兩者一起保存。傳統的事物,習俗值得被保留,但我們亦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接受事物的創新和轉變,最後讓傳統文化得以保留之餘,亦加上現代創新的意念,讓事物能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