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

1
0



「今年農曆新年,程一心的親朋好友共送了兩盒曲奇、三盒巧克力給他,但其實一心是不喜歡吃曲奇和巧克力的。」

試根據以上情況對你的啟發,以「禮物」為題記述一次送禮或收取禮物的生活經驗,並抒發你對中國人傳統餽贈文化的感想。

新年剛過,家中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禮盒。老實說,每年總是收到一樣品牌的禮物,一樣的味道,甚或是一樣的包裝,令人不想拆開這些禮物。小時候,我總是問媽媽︰「為甚麼叔叔和姨姨都給我們送巧克力?我們全都根本不喜歡巧克力呀!」可是現在,我明白到這些禮物的珍貴之處不在於其味道,而是在於送禮者背後的心意。

記得小學畢業那年,我收了一份人生中最印象深刻的禮物。

畢業禮的前幾天,我和同學閒聊着父母會給自己準備甚麼禮物,當身邊的朋友都說父母會送她們一束花時,我心裡很不是味兒。因為我也很想捧着一束色彩繽紛,芳香撲鼻的鮮花和朋友一起拍畢業照留念,然而,我卻有花粉敏感症,一旦吸入花粉,不但會不停打噴嚏,更可能引致氣管發炎,因此,對自小要和花朵「隔離」的我而言,要拿着花束拍一張照片可說是不可能的事。那天晚上,我和父母抱怨了幾句後,就為了這事沒精打采走進房間了。

終於到了畢業禮那天,步入學校禮堂時,已經看到了兩旁的家長正拿着美麗的花束向自己的孩子揮手,而我,只好低着頭走着。當畢業禮到了尾聲的時候,家長們都走到台前跟自己的子女拍照。這時,爸媽走到我的眼前,而爸爸更是拿着一束花。正當我錯愕地看着那束花,猶豫要不要「冒險」地從爸爸手中接過來時,爸爸把那束花放進我的手中,說︰「放心吧!這是假花!隨意拍照吧!」我還未回過神來,媽媽拍拍我的肩膊,指着爸爸的雙手說︰「看看爸爸的傷口,都是因為你說想要一束花,爸爸特意買假花再自己包裝,還不慎弄傷了手呢!快拿着花去跟朋友們拍照吧!」我拿着這束得來不易的花,跟朋友拍畢業照,看着鏡頭旁邊那看着我笑而不語的爸爸,我笑得特別燦爛,心裡也份外的感激及温暖。

那一束花,至今仍放在我的桌子上。它並不特別美麗,一向不擅長美術的爸爸還在葉子上留了一點點的膠水痕跡,葉子的長度亦參差不齊。雖然我多次告訴爸爸我不喜歡粉紅色,但他還是買了一整束粉紅色的花朵給我。儘管它沒有使人心曠神怡的清香,卻滿載着爸爸對我的厚愛及祝福。而這也是中國人傳統餽贈文化,中國人跟西方人相比而言較含蓄,很少直接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心意,因此往往用禮物去寄託心意。如爸爸一樣,平日雖然嚴肅寡言,但仍不惜捨棄自己的休息時間,不惜被葉子割傷指頭,為的只是讓我有個愉快的畢業禮,向我送上畢業的祝福。禮物是人人都喜歡的,而送禮在中國文化裡亦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禮儀。不論是畢業禮中給子女送花,婚禮中送上金器首飾,或是新年時送贈各樣禮盒,重要的並非花朵綻放得何等燦爛,首飾的價值何等高,禮盒內的餅塊何等美味,而是送禮者的一份心意。所謂「千里送鵝毛,物輕情意重」,禮物的外在形式及價值遠不及當中所含的祝福及心意重要。即使有着金碧輝煌的包裝,如果送禮者只是為了敷衍,只為做足禮儀而送,那就不過是一份徒具形式而毫無內在價值的禮物。相反,假如送禮者真心地送出禮物,即使只是一張心意卡,一盒糖,亦值得珍而重之。即使是一束價格過千的花朵,亦及不上爸爸考慮我的需要,親手包裝給我的平價假花珍貴,而這正正是中國人其中一種寶貴的文化,亦即是注重內心真誠真意的餽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