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意義

91
0



人生,充滿等待,在生活之中,等待的足跡隨處可尋。你在等待,證明你的活著,也證明你的存在。有人或許會感嘆光陰本已短少,質問為何在等待之中虛耗時間,浪費青春?然而,等待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更彰顯重要的人生意義。萬事萬物存在於同一時空,沒人能擺脫時間的束縛,沒人能比別的事或人擁有更緩慢的時間流速,因我們都活在時間的洪流之中,所以所有人事物都需要時間的行進,不能一下子由因跳到果,一蹴而就。因此等待是人必須面對的。

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有些等待是浪費時間的,例如等候公車、在餐廳等待食物、等待朋友,這些都浪費了光陰,過程十分枯燥乏味,倒不如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可是,我認為這些等待卻是冥冥中的一種特殊的安排。等候公車的時候,能放下手上的工作,嘗試留意一下身邊的人,又留意一下自己;等待食物的時候,等待能使你更能感受那種饑餓感,從而加添食物呈到面前時的喜悅,使你更珍惜能嚐味的食物;等待朋友的時候,你會埋怨對方,但卻能從這種埋怨,看出對方的重要。這些就是等待的意義。

人生就如一杯白開水,我們所遇到的事、想做的事就如茶包一樣,滲透著這杯白開水,慢慢將它變色,然而這個過程需要等待,而其中的歷程就是我們的一生。在這一生之中,等待證明了你有付出,又給予我們機會細心留意身邊的事,這就是等待的意義。

生命的變化反映出等待的意義,人的成長也是一種等待,試想想︰你的父母親從你還在腹中的時候已經期待著你的成長,就因這一絲的期盼,他們願意等待,不離不棄。從我們誕生到學會走路,從懂得叫「爸爸」、「媽媽」到學會寫字,從小學畢業到大學畢業,從一個小孩到長大成人要支持整個家庭……這個過程難道不費時嗎?但是你的父母親有否抱怨過一句,有否想過嫌棄你?非但沒有,還給你最大的支持,更加沒有認為這是浪費了他們僅餘的光陰。那麼,我們怎可以說等待是沒有價值又沒有意義的呢?所以,有目的的等待就不是浪費光陰,而漫無目的的等待就不算是等待,才算是浪費時間。

等待的另一意義是為了品嘗成功果實的甘甜,而這種等待後的甘甜與沒有經過等待的甘甜是不一樣的。試想想︰在烹調的過程中,需要等待肉變得入味,最後成為佳餚,我們會認為這是成功的;但若然沒有了等待的過程,過程中你就沒有那一絲的期待,當食物烹調出來的時候,成功感便因此大降。等待文憑試的到來也如是,其中的過程是教人煎熬的,但就因為這個等待,你會為成功而付上努力;當等待的時間愈來愈少的時候,某程度上也是一種提醒,提醒文憑試快將到來,而你便要做好準備;等待文憑試成績公佈,大學聯招放榜,其中的過程雖然令人更加煎熬,但就因為有這個等待,當收到成績時,考得好與差也會感到釋然,因你知道你曾等待過,也曾經歷過。相反,若所有事都是一蹴而就,反而會覺得自己沒有參與其中,事情變得理所當然,並不珍惜這個結果。

等待的最後意義是磨礪人的耐性。都市人,尤其是香港人,最講求快捷有效率︰每一分、每一刻,都渴望不要浪費,因為人生苦短,要用盡一分一秒。可是,就因為這種追求「快」的個性,都巿人對於等待,尤其是長時間的等待,並沒有絲毫耐性,盼望的總是事情的一步到位。然而,等待就能使我們的耐性有所增長,而耐性的增長能使人的心理素質提升,當面對困境的時候,就能憑著備受磨礪的心志安度。元朝《琵琶記》中說︰「十年苦讀無人知,一舉成名天下知。」古代儒士的命運就是等待,三年又三年,三年才一次鄉試,五年才一次會試,十年才一次科舉。漫長的等待,卻讓他們的決心更盛,耐性有所增長︰那怕無名無聲,無利無財,也堅持要努力讀書,堅信自己會出人頭地。反之,現代人卻失去了等待的心志,失去了耐性,遇上許多事情就很容易知難而退,縱然胸懷大志,卻難於實踐理想。

沒錯,等待是乏味的,就如茶包未曾化開之前,而你的感受就會影響等待的味道。若然我們常在抱怨等待是浪費的話,我們只會感到等待的過程是沉悶和苦澀的;反之,若能與等待做朋友,把握等待的時間,細味當中自己的感受,回憶一下最近發生的事,這個過程就會變得甘甜。 既然人的一生充滿等待,何不以樂觀的心面對要等待的時間,思考一下等待對你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