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的生物,每天都有大部分時間與他人度過,例如與同學一起上課溫習,與朋友一同吃飯逛街,與同事一同拼搏奮鬥,經過一天勞碌,最後晚上得以與家人一同享受家庭樂的時光。然而,習慣群居生活的同時,我們或多或少也需要獨處的空間,例如在放假時推卻所有邀約,獨留在家看一本小說,又或是簡單如洗澡和乘車的一時三刻。縱然是喜愛群居的人類,獨處仍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心經過一整天無間斷的開會,即使早已疲倦不堪,在收到念慈等人下班後到酒吧消遣的提議時,她無法開口說不。最初可能帶着些許的不情願,僅僅為了不想掃大家的興致才答應邀約,但到最後,大家一同酒後酣言,暢談辦公室的八卦事,倒也使她輕鬆不少。到最後時間已晚,不得不散席時,她竟有些依依不捨,不捨這些雖然朝夕相對了數月卻彷彿剛剛認識的同事。
在不同群居的時間中,人與人之間可以建立關係。從相識到熟稔,當中的關係需要用時間建立,需要時間打破陌生人的隔膜,需要時間建築一段段回憶,從而決定一個人在自己心中的份量,更需要時間建立彼此的信任,有了信任的基礎,關係的「層次」才能得以提升。而這些建立關係的過程,唯有在與人相處的群居時間才能進行。不與人相處,又怎能與人相知相交,從而建立關係呢?如果執意做獨居生物,完全脫離群居生活,想必最後能做朋友的,只有腳下那長伴自己的影子。
回到家裏,在洗澡時,一心可以全然放鬆自己,卸下那戴了一天的面具,卸下那在同事面前,無論何時都處之泰然的面具,卸下那在上司面前無時無刻都拼搏向前的面具,卸下那在男朋友面前永遠是個稱職體貼的女朋友的面具。望着鏡子中素顏的自己,望着身邊空無一人,僅有自己的私密空間,一心才得以聽見自己內心中壓抑的聲音,控訴着生活的疲憊。
建立人際關係固然美好,但同時亦會帶來許多壓力和疲憊,而獨處的自由與自在則能將自己從這些壓力中釋放,加以調節。這時,「獨樂樂」就比「眾樂樂」來得更為重要了。莫頓曾經有一句話︰「一定程度的靜默與孤獨,是每個人所必須的,否則,他將無從聽到那發自內心深處的聲音。在各種關係中,無論是家人、朋友,抑或是上司和下屬,我們在扮演着不同角色時,需要符合別人對自己角色的期望,遇到不認同卻不得不為的情況時,壓力因而產生,但在獨處時,我們可以全然依自己喜好而行,只需扮演自己心中的理想角色,這種自在可以釋放平日壓抑著的壓力,然後帶着釋放過後澄明的心再度出發,迎接生命中另一波沖擊。
一心在周末享受難得的獨處的寧靜時光,閱讀了一本自己買了很久卻一直無時間閱讀的書。「鈴鈴鈴……」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在這片寧靜的空間顯得格外響亮。「一心,你有時間出來一聚嗎?我們約在咖啡室等……」一心想到可以見闊別已久的(念慈從美國回來了!)朋友,不禁微微一笑︰「好!」然後帶着剛經歷完獨處的自由的洗禮的心,重新踏上另一個群居的空間。
人的生活就像是一個鐘擺,不停在獨處與群居,喧鬧和寧靜中擺盪。獨處與群居就像雙生兒一樣,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居久了,就會想獨處,獨處久了,也會想群居,兩者相互交迭,而我們每個人都可在獨處與群居的需求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