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眾人為了受萬人景仰,或為了家財萬貫,或為了一展抱負,總是奮不顧身為心中的目標奮鬥。成功,固然令人歡喜若狂;失敗,卻令人黯然神傷。但我卻兀自疑惑着為何人們總執着於得失呢?於我角度而言,成功與失敗僅得一線之隔,無須過分執着。
有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表面上氣派十足,名成利就,似乎確是「成功」二字的象徵人物。但表面上的成功並不等於實際上的成功,換個角度看,甚至是失敗的代名詞。
意大利前總理貝魯斯干尼之前位高權重,統領國家的大小事務,身為最高決策者,貝斯干尼可謂成功人士的佼佼者。但是,這僅僅是其工作層面上的成功,其他方面卻又是另一番光景。貝魯斯干尼的私生活極其混亂,不單有婚外情,更被揭發曾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又會舉辦淫亂派對,其私生活的不檢點令意大利淪為國際間的笑柄,甚至有國民在他出外探訪的時候投擲雜物洩憤。縱然貝魯斯干尼在事業上取得為人稱道的重大成功,但他私德有虧,身為公眾人物卻無法做個好榜樣;而他事業上的成功反襯他個人品格上的失敗,更顯得諷刺意味十足。可見一個人在某方面的成功,可能促使他在另外一方面跌倒,成功和失敗,二者只是一線之隔。
當你以為成功就如一塊鮮美的肥肉正送進你口中時,它就會「咻」的一聲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名著《老人與海》中,主角漁夫桑地阿哥連續八十四天釣不到大魚,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獲,正當他欣喜若狂之際,海中魚卻把漁夫之穫啃食殆盡,桑地阿哥就此失去其剛到手的「成功」。這個故事說明了成功並非恆久不變,你得到的成功可在一夕之間崩塌,人們難以將成功的那份榮耀延續到未知的將來,未知的將來中,成功人士又可能會頓成失敗者。
反過來,現今的失敗亦不等同將來的失敗。正當人們認為人生漆黑絕望之際,殊不知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其實在人生路前的不遠處期待人們的光臨。
現代作家莫言在成名前曾不下數百次投稿,均失敗而回。當時的他極想一展其敏捷的文思與才華,但卻鬱鬱不得志,事與願違的現實令他意志消沉。在這個節骨眼上,一般人均會承認自己的失敗,並黯然放棄。然而莫言堅持投稿,終在一九八一年發表第一部小說《春夜雨霏霏》,後來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正正訴說了失敗不會伴隨人一生的道理。沒錯,人的一生會經歷無數次失敗,但誰說失敗過後不會迎來成功呢?如果我們單單為了現今的失敗而忿恨憂愁,忽視了在不遠處等待我們的成功,就此輕言放棄,那麼過往的努力豈不是付之一炬?成功與失敗只有一線之隔,甚至是彼此相鄰,跨過失敗,成功就會在我們面前展開純白的羽翼,懷抱我們飛向目標的頂峰。
其實,正正因為成功與失敗相隔不遠,我們根本就不需要過分執着於得失,若我們成功了,我們無須為此而沾沾自喜,因為成功可能在一瞬間溜走;若我們失敗,我們亦無須為此耿耿於懷,因為成功就在不遠處。無論處於順境逆境,我們都要處之泰然,用坦然的心態去面對成功與失敗,要相信成敗得失都只是人生路途上的浮雲,放開胸懷享受並感悟每次得失,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