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敢

10
0



你的師弟有容為人衝動魯莽,行事往往愛呈一時之勇,試寫一則書信給他,談談何謂「真正的勇敢」。

有容︰

昨天看見了你臉上的新傷疤,問你的同學才知道你又帶頭去和別人打架了。你的性格衝動,亦如老師所說的愛呈一時之勇,做事魯莽,不經思慮,就如之前你的美術勞作被別人嘲笑,你就一拳向人揮去,你認為你帶頭打架,教訓嘲笑你的人,是敢作敢為,是勇敢的表現,但這只是匹夫之勇,這種好勇鬥狠,並非真正的勇敢。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豪莎士比亞就曾言︰「真正勇敢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榮辱,不以身外的榮辱介懷,用息事寧人的態度避免無謂的橫禍。」由此可見,真正的勇敢是一種有智慧的忍耐。就如孟子曾在〈孟子.公孫丑篇.上〉中舉出孟施舍的例子,孟施舍每次受到欺負後總是權衡對方的實力,在有必勝的把握時才還擊,他將勇敢轉內求,可見真正的勇敢是需要冷靜、理智為助的。但這種勇敢所指的反擊也不一定只指武力的反擊,亦可以指衡量自身的實力和時勢,智慧地忍辱負重,而在適當時機達到目標。正如清未的英國傳教士馬禮遜,當時中國實行閉關禁教的政策,洋人若在中國傳教將被處死,但馬禮遜並不放棄,他明白憑一己之力難和清廷抗衡,於是改以翻譯員的身分,在中國以商旅身分暗中傳揚基督思想。你或會不屑其不和清廷抗爭,指他膽小,躲在暗處,但馬禮遜這種地下傳教,正是有智慧的勇敢,他深明和清廷硬碰硬必沒有結果,只有靠由基層人民的信教,才能改變全國,所以才在各地暗中傳教,他深謀遠慮,不惜冒着被清廷捕殺的危險宣揚他所堅信的基督真理,尋求在時局下能盡用一己之力改變社會之法,忍受清廷的壓迫,是真正的勇敢。

由馬禮遜的例子,亦可以見到真正的勇敢有着對信念的堅定不移的堅持。當然這種信念要符合「義」和「仁」,這樣如孔子所言,能將這種信念堅持到底,就能「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達到「大勇」的真正勇的境地。就如北宋文學家蘇軾所說︰「仁者之勇,雷霆不移」,真正的勇,是符合仁義之勇,唯有仁者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和其意義,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堅持真理,無所畏懼,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手中有真理,泰山壓頂都不彎腰。孔子就正是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的開創者,他深明好戰的諸王貴族必不喜聽其發政施仁之理,但仍堅持周遊列國,游說諸侯,為了天下大同,人民安樂,至死亦未曾放棄。

當然,這種堅持信念,堅守價值的勇,行動必不一定要以武力才能堅守。如印度聖雄甘地,他明白要使印度人民幸福安定地生活,就必先使印度由英國的殖民中獨立,達至人人平等,再沒有人等之分,人民才能有自由民主之福。但要堅持解放印度的理念,他必受英人武力鎮壓,但他沒有選擇流血革命,而是提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因他明白武力不能服人之心,但以勇敢堅持的仁義和真理可以,他面對英軍的槍炮棍棒仍面不改色,任由英軍毒打拘禁亦不還手,只是堅持信念到底,有永不能磨滅的靈魂,這種真正的勇敢,終喚起了印度人全國罷工罷課的支持,國際亦為之感動,終使英政府讓步,使印度獨立。正如我們所學的太極,以柔克剛。

回到日常生活中,勇敢亦是對諾言的兌現。以結婚為例,結婚亦是需要勇氣的,因為一但男女成為夫妻,不只法律上,彼此之間所需負的責任不再只是「愛情」,更是「家庭」,責任大大加重。但現今不少人只為表自己的責任和肯承擔,為了在對方面前的形象和面子而未有深思熟慮就匆匆和對方結婚,一頭熱地給予對方一生一世的承諾,結果婚後不久便發現過去不了解對方,和對方性格極為不合,衝突不斷,最後草草離婚,這種破碎的婚姻便是因逞一時意氣之勇而致。真正的勇敢,是承擔諾言和兌現它的決心,是即使前路困難,亦要實現承諾的動力,深入地了解了對方的性格為人,考慮過未來會面對的難關和衝突,仍依然決定伴那人,護那人一生一世,攜手踏入教堂給予永恆的承諾,才是真正的勇。

希望你在看過這封信後,能明白何為真正的勇敢,能成獨當一面的男子漢,有不屈不撓之志和加子的能屈能伸,以柔制剛,別再令我和老師擔心。

師姊

一心 謹啟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