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逆境與挫折的自處之道」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人生課題,試就此寫一篇文章。
逆境是我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環。人生彷彿太極,既有順境,亦必有逆境。老子曾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再加上「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在剛柔巧拙等對立事物之上也許可為老子補上「順逆相輔」一句。既然逆境不能避免,我們要學習面對挫折的自處之道也就順理成章,理固宜然了。
當驚濤駭浪一波一波地打在我們身上,狂風暴雨永不休歇地阻擋我們的前路,我們不應一味閃躲。我們該正視問題,以積極的態度步前,迎難而上。現實生活中,重重的挫敗時常圍繞我們:學業、職場、人際關係等等,若我們只知逃避,只看換來更多的不如意和自信崩潰。就如騎單車,若一直低着頭不正視前路,單車便會東搖西晃,街上一個又一個的路障。只有正面的態度,才能轉危為機。
轉危為機,利用挫折,將之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至於成功的鑰匙,正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貝多芬在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始受耳疾的煎熬,但他不但沒有放棄,最後更以此為憑,耳聽不見便促使他找尋內心的聲音,不受外物滋擾,終於在事業的高山上攀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巔峰,在歷史洪流中留下雄奇燦爛的一段樂章。著名德國指揮家格林貝力華情況亦相類。他在中年成就了「指揮巨人」的美稱,命運偏偏使他在這時候中風。但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殘疾,創出了新的以謹嚴著稱的指揮風格,為自己創造傳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輕易便會走進失學、失業、失戀的幽谷裏,但幽谷中的積水可以保全我們生命,荊棘可供我們攀爬,只要能以挫折為墊腳石,最終我們也可以好像困在垃圾井中的驢一般,重見天日。
事實上,逆境不單不可避免,而是必不可缺的,因為逆境能使我們得到磨練,從而得到技能和信心的裝備,步向成功。于右任曾道:「自古成功之大人物,莫不從鐵中來、血中來、荊棘中來、冰雪中來」。惟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松柏才有高姿,亦惟有經過洪爐烈火,寶劍才可得其鋒銳,龔詩謂「百年淬厲電光開」。萊特兄弟和哥倫布亦是經過無數的失敗挫折方始掌握飛行和航海的知識,並從屢敗屢試中獲取龐大的信心,向各自的成功邁進。
試想人生只有順境,沒有逆境,這世界也太可怕了。重舉騎單車的例子,若路上沒有絲毫障礙,我們方向舵前有的只是漫漫的一片;響鈴、波箱雖在,卻空無所用。面前縱使空曠,我們非但感受不到單車上了軌道電制風馳的暢快,連「路」也彷彿不復存在了。可以說,路障給我們上路的動力,無言地領我們上前方的路途。
也許,當一天路障俱過、單車踏到盡頭,我們回看背後,便可以參透老子「禍兮福所倚」的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