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

9
0



「恭維是蓋着鮮花的深淵,批評是防止跌倒的拐杖。」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聆聽」為題,寫一篇文章。

「你的歌聲簡直就是天籟之聲,這次沒得獎,肯定是那些評委水平低,不懂欣賞。」甲阿諛奉承的說。

 

「你的音準還沒抓好,要拿獎其實還有一段距離。」乙坦誠的說。

 

兩句話,出自兩個下屬。如果你是他們的上司,你會想聽哪句話?我想必是前者。人,無論是男女老幼都喜愛聽「合心意」的話。批評、指摘,每每都會被耳朵自動過濾,仿佛聽不見就是不存在。可是,恭維的說話聽多了,耳朵裡還剩下多少真實?

 

聽到聲音,再聽其內容,才是真正的聆聽。但人面對恭維的說話時,抵抗力及分析力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上司聽到下屬的恭維說話時就會不禁沾沾自喜,該下屬可能更因此而得其寵愛及重用。正因恭維的說話,上司很多時候會誤以為自己誠如下屬所言那般能幹,那般出色,而忽視自己真正的實力,繼而下錯決定,終釀成大錯。用美麗吸引的言語包裝成的話語,初嚐可能感到甜美,但最終才驚覺是苦澀難咽,這正是恭維的話。因此,人應該懂得聆聽,聽到聲音,再思考內容,免得自己被說話表面的甜蜜迷惑而落入無底深淵。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對人有利,能使人改進的話總不易取悅人;然而缺乏批評,人就不能進步。昔日唐太宗為人樂於納諫,屢犯龍顏的臣子被視為難得的賢良之才。正因他願意接納諫言,諫言成為其為政的拐杖,終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唐太宗正正說出批評對人改進的重要性。學生時代,師長經常不厭其煩地提醒着學生要珍惜時光,不能再懶惰。可是,這些忠言又有多少學生肯牢牢記住?相反,引誘學生去遊樂,說讀書乃浪費時間之事的話卻一字一句刻在他們的心。把忠言聽入耳者最終成為了成功者。

 

人每天聆聽到的話可謂不勝其數,每句都有其潛在的意義。有時候,一句話的威力比起真槍利器更危險。恭維的說話帶給人可能是一刻的甜絲絲,但帶來的苦澀可能是一輩子的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我們更要細心聆聽每句話,打開耳朵,更要打開心靈接納他人的批評,才能體會何謂真正的聆聽。